碧水繁星 发表于 2022-12-28 13:23:21

抗美援朝让苏联失去了什么?

抗美援朝让苏联
       失去了什么?
   兼谈毛主席与斯大林的博弈
            
近二三十年来 ,关于抗美援朝的研究出现不少新观点。但许多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观点,基本上是被“中苏朝”意识形态掩盖三国之间的国家利益而形成。同时,以当今的中朝俄(苏)的关系去认定抗美援朝时期以及之前的中苏朝关系,显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加上“美日韩”以及台湾地区对华认知战的作用,出现许多破坏中朝友谊的观点和言论。
二战后,美苏在朝鲜半岛划定一条双方军队进驻的分界线,这就是著名的“三八线”。朝鲜半岛南北分别被美苏控制。
虽然后来朝鲜半岛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苏双方军队撤出朝鲜半岛,但在欧美人观念里,朝鲜半岛南北仍然分别是美苏的势力范围。其他国家要想在政治和军事进入美苏各自的势力范围,没有美苏的认可是不容许的!
虽然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但在朝鲜内部,苏联以及斯大林有着“至高无上”的影响力,乃至于形成任何没有苏联以及斯大林认可的人和事都是不行的政治生态!
1949年,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毛主席利用1948年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分裂,以及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期待,巧妙地迫使斯大林在1950年1月2日同意苏联与中国就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举行谈判,以替换并废除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署的旧中苏条约。而新的中苏友好条约以归还中国大连和旅顺港以及中长铁路为主要目的。
1950年5月,朝鲜首相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向毛主席和周总理通报斯大林同意朝鲜的“反攻计划”,毛主席和周总理难以置信。难以置信的不是“反攻计划”的本身,而是斯大林竟要求朝鲜的“反攻计划”需中国同意才可实行。
毛主席当即要求给莫斯科去电报落实情况。第二天斯大林回电确认,并进一步答复:朝鲜的“反攻计划”如中国不同意该计划不可实施。毛主席心里不由地产生疑问:斯大林到底有什么意图?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内战,即后来演变成的“朝鲜战争”。
6月25日下午(美国东部时间),在没有苏联代表参与的情况下,安理会顺利通过了美国的决议案。该议案谴责“朝鲜对韩国发动的武装进攻”,要求立即停止战争行动,北方军队撤回三八线以北,还要求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支持联合国组织实施这一决议。
随后,美国公开声明:决定对朝鲜半岛内战进行军事干预。
6月27日安理会在苏联代表没有参加下,再次通过决议,责成联合国向韩国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击退朝鲜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1950年1月30日在苏联提出把国民党代表开除出安理会的提案遭到否决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宣布苏联不再出席安理会,以抵制安理会,同时指出: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的任何决议都是非法的,对苏联不具有约束力。注意这个时间点,这个事件发生在斯大林被迫同意举行签订中苏友好条约谈判后差不多一个月。
联合国针对朝鲜的25日安理会,如果说事发突然,苏联没有及时反应过来,还勉强说得过去,但27日的安理会苏联代表还没有赴会就说不过去了!苏联不想要二战后形成的自己利益了?苏联开始的一系列骚操作耐人寻味!
6月29日,苏联副外长会见美国驻苏联大使,向美国提交了苏联政府关于朝鲜事件的声明。该声明称:南朝鲜对这场战争负责,苏联政府将继续遵循不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则,而没有苏联参加的安理会决定都不具有合法性。
苏联政府的这个声明无疑为后来美军越过“三八线”开了绿灯!
7月1日,美军第24师第1团史密斯特遣队抵达朝鲜半岛。
7月2日,美军24师在师长的带领下,开始在朝鲜半岛的釜山上岸。
对于美军地面部队的直接介入,苏联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反应。如果此时苏联决定出兵朝鲜“三八线”以北,维护二战后形成的格局,也合情合理。但苏联没有这样做。
也就在7月2日这一天,周总理召见苏联大使,向苏联方面通报毛主席对朝鲜局势发展的判断,以便摸清苏联的意图。
在韩国编译出版的叶利钦送给韩国一批关于朝鲜战争档案中,就有一份7月2日苏联驻华大使发给斯大林的电文,该电文披露了毛主席对朝鲜局势的判断。电文说:毛泽东认为美国能够调动驻日占领军12万人中约6万的兵力投入韩半岛,在登陆釜山、木浦、马山等的港口之后,可以沿着铁路向北攻击。因此北朝鲜人民军应加速向南挺进,以便占领这些港口。同时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在仁川建立坚固阵地,以加强汉城地区的防御。因为美军有可能登陆此处。
这份电文说明:毛主席在战争爆发不到一周,就准确地判断出两个多月后要发生的事,彰显出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战略判断力和对国际关系的高瞻远瞩!
在周总理通报毛主席关于朝鲜局势发展的判断后。没想到苏联大使转达了斯大林的意见:希望中国增兵中朝边境,在必要的时候出国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
周总理马上意识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快速发展的机会。于是便答到:解放军已有三个军在向东北集结,但人民空军力量薄弱,需要苏联空军的帮助,掩护解放军地面部队的作战。周总理也巧妙地用空军问题试探苏联是否出兵朝鲜。苏联大使回答关于空军的事宜需要请示斯大林。
第二天的7月3日,斯大林回电答复: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于中朝边境,以便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志愿军进入北朝鲜作战,这个做法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斯大林的回电暴露出他的逻辑思维,就是中国不能打破二战后美苏在朝鲜半岛的格局!但没有透露出苏联地面部队是否返回朝鲜。
这里充分显示,中苏领导人都意识到,在美军的参与下,朝鲜人民军在朝鲜半岛南部的作战大概率被打回北部。
其实,当时并没有解放军向东北集结,而是在13号成立“东北边防军”后才下令“东北边防军”所属的38军、39军、40军、42军向东北集结。不过,这也说明毛主席和周总理在朝鲜内战爆发前后,有过沟通交流,需要派三个军的部队到东北以防不测。
7月5日,美军24师在乌山首次与朝鲜人民军交战。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在苏联代表没有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84号决议,授权美国组建联合司令部指挥各国军队帮助韩国击退朝鲜军队,并授权联合司令部使用联合国旗帜。
1950年7月7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召开保卫国防问题第一次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讨论保卫东北边防问题,10日,周恩来副主席又主持召开第二次会议,最后商定组织东北边防军的各项问题。根据两次会议精神,13日正式形成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确定立即抽调第13兵团(兵团部、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炮兵司令部、第1炮兵师、第2炮兵师、第8炮兵师、高射炮兵4个团)、骑兵1个团、工兵第6团、汽车兵3个团,编制人数达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关于“东北边防军”司令一职问题,毛主席先征求林彪的意见,希望他当这个司令。但这个边防军主要由四野的13兵团组成,司令员职位显然比四野司令员职位低一截。更为重要的是,“东北边防军”有可能会出国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自然要接受朝鲜人民军的“苏军顾问团”指挥。这是林彪不能接受的,以身体原因推脱掉。后任命粟裕为司令员,但也因身体的原因一直没有到位就职。
关于朝鲜人民军的“苏军顾问团”地位问题,各方因各种原因,都没有过多的介绍。在这里我们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和第三次战役后涉及到“苏军顾问团”的事件来说明。
1,彭德怀司令员在第三次战役取得一定战果后,根据实际情况下令停止追击敌人,结束第三次战役;苏联军事顾问团长跑到志愿军司令部指责彭德怀司令员,并以近似命令的口吻要彭德怀司令员下令部队继续乘胜追击。
2,在第二次战役前,为了中朝军队的配合,召开一次有彭德怀,金日成以及苏联大使(也是苏军顾问团的团长)的会议,商议联合指挥的问题。会议上,彭德怀与苏联大使各说各话;金日成毕竟是一位朝鲜半岛杰出的政治家,心里很清楚志愿军的优势和实力,更清楚苏联的份量,闭口不谈联合指挥的问题而不欢而散。后彭德怀电告毛主席,苏联大使也电告斯大林,毛主席把彭德怀的意见电告斯大林后,由斯大林决定由彭德怀任中朝联军的司令员。对于这一事件,国内的一些学者和自媒体较统一地说是彭德怀说由他统一指挥中朝军队,苏联大使也认为应该由彭德怀统一指挥,就是因为金日成闭口不谈统一指挥问题而不欢而散。把没有达成统一指挥意见归罪于金日成,这明显是有股力量在做功课的痕迹,目的是破坏中朝友谊!你品一品,本来是中朝两军自己的事情,还得请苏军顾问作为一方代表来参加,就说明苏军顾问在朝鲜人民军中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说,苏军顾问的意见代表着苏联,甚至是斯大林的意见。在当时朝鲜内部的政治生态,反对苏军顾问就是反对苏联,就是反对斯大林,这是任何朝鲜人承担不起的!
对于当时朝鲜国内这种政治生态,中国人还无法理解;那就好好读一读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会议”前的历史,好好地体会共产国际派给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顾问李德当时在红军的地位和作用!
7月10日,中国驻朝大使馆政务参赞兼临时代办到达平壤,后向金日成递交了有毛主席对朝鲜局势发展判断的文件。
金日成看到毛主席关于朝鲜局势发展判断的文件后,十分担忧。金日成冒着个人政治前途的风险,迅速地派代表到北京向毛主席汇报朝鲜战事的进程以及详细了解毛主席的判断。
为什么说金日成是冒着个人政治前途的风险?因为在二月份斯大林给朝鲜方面的电文中,基本同意朝鲜的“反攻计划”,要金日成赴莫斯科详细面谈,但要对中国保密。虽然五月份时候要求朝鲜向中国通报“反攻计划”,并要取得中国的同意;但一直没有关于向中国保密到何种程度的下文。
朝鲜代表回去后,大约在7月19日,金日成立即把毛主席对朝鲜局势的判断以及朝鲜方面的请求,通过苏联驻朝大使向斯大林汇报。朝鲜方面的请求大致内容是:既然美军已经参战,苏联也应派苏军回到朝鲜,或者同意派遣捷克斯洛伐克、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志愿兵到朝鲜参战。
但是,金日成的请求一直没有得到莫斯科方面的回应,也不了了之。
8月23日,解放军总参的一个部门向周总理汇报对朝鲜战争的分析,分析计算出美军会于9月15日在朝鲜半岛的仁川地区登陆,据说这个情况分析计算精确到小时以内。周总理立即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让周总理立即向苏联方面和朝鲜方面通报。并告诫朝鲜:此时是朝鲜人民军最危险的时刻,朝鲜人民军的后方极为空虚,一旦美军在人民军侧后方仁川登陆,必将腹背受敌,陷入被动。现应迅速回调重兵防守。
金日成接到美军要在9月15日在仁川登陆的通报后,也立即通过苏联驻朝大使把中国方面的通报电告反馈给斯大林,并询问可否采纳毛主席的建议。但莫斯科方面一直没有回应。
这时,朝鲜人民军主力压着美韩军队在朝鲜半岛的东南角,本来兵力就不很充裕,美军在侧后翼的登陆很难拿出更多的兵力抗登陆。
毛主席关于美军会在仁川登陆的判断,由于一直没有得到斯大林的认可,而在仁川部署抗登陆,如果美军没在仁川登陆,那这个决策就是犯罪!
朝鲜人民军只能根据苏联顾问团意见,部署抗登陆地点在较容易登陆作战的群山地区。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争有利人民军局面急转直下。
中国国内一些专家和媒体,采取虚无历史的手法,把朝鲜战争这种急转直下的局面归罪于金日成,认为他不听中国方面的劝告,执意要速战,把美韩军队赶出朝鲜半岛,使美军不敢在朝鲜半岛登陆。国内一些专家教授也认为把美韩军队赶下海后,美军就不会在仁川登陆了。韩国对华认知战的钱还真没白花!
其实,在当时,包括毛主席、金日成甚至斯大林在内许多懂军事的人明白,按当时朝鲜的综合国力、军事实力与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国力、军事实力对比,如果没有中苏出兵支援,即便朝鲜人民军把龟缩在朝鲜半岛东南角美韩军队赶出了朝鲜半岛,美西方国家军队也会照样在朝鲜半岛登陆!
9月15日美军登陆仁川当天,金日成以人民军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电令前线的人民军指挥官,让前线部队脱离与敌人的战斗接触,迅速地把部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
但人民军许多高级军官在苏军顾问团的影响下,认为苏联或中国军队马上就会增援到“三八线”,到时可以南北夹击歼灭登陆的美军。在朝鲜半岛南部的人民军并没有快速地回撤,致使人民军主力被分割在朝鲜半岛南部,而使“三八线”以北防线空虚。
美军仁川登陆后,斯大林并没有让苏军返回朝鲜,更没有让中国军队入朝。
10月1日韩国军队开始越过“三八线”,而此时正是苏联军队回到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北维护二战后形成格局的最好时机。美军也因为顾及这种格局,并没有随韩军越过“三八线”,在观察苏联几天的反应后,于10月7日越过“三八线”。
而斯大林在10月1日这一天,紧急给毛主席发了一份电报。
电文如下:
我考虑,根据眼下的形势,如果您认为能为朝鲜人提供援军,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应即刻向三八线开进,从而使朝鲜同志能够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部队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官统帅。
我没有向朝鲜同志谈过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谈。但我并不怀疑,当他们得知此事后将会很高兴。
等候您的答复。
此致
敬礼!
菲利波夫(斯大林的别名)
中国国内媒体普遍报道这一天毛主席收到的是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的““求援信””。
然而,历史事实是:金日成10月1日亲笔写下的“求援信”,是派特使专人送去,10月2日晚到达北京,毛主席是10月3日才看到这封信!10月1日毛主席收到是斯大林发来的电报!
10月2日,毛主席亲笔写下给斯大林的回电,同意中国出兵朝鲜,但这封电报没有发出,因为当天下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大部分人不同意出兵朝鲜。
从这里不难看出,决定中国能出兵朝鲜的不是朝鲜的金日成和中国的毛泽东,而是苏联的斯大林!
10月1日斯大林给毛主席电报提到:由中国的指挥官统帅,但没有说明苏联是否会出动地面部队。虽然后来公开的资料,10月5日苏共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苏军在朝鲜半岛不与美军正面接触作战;但没有资料证明苏联方面把这一决定通报给中朝方面。为此,在毛主席接到斯大林电报后,心里就有了一个不二的志愿军司令员人选,那就是彭德怀。
国内许多文章把7月份成立的东北边防军等同于10月份成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把当初想任命和后来任命的司令员林彪、粟裕想当然地认为是最初志愿军司令员人选。
斯大林的电报让毛主席产生彭德怀是志愿军司令员最佳人选,因为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是可以代表解放军总部的。而林彪和粟裕在苏联人、朝鲜人眼里也顶多是方面军司令员,不能代表解放军总部。毛主席考虑的不光是作战,还要考虑与苏联、朝鲜方方面面的关系。由于当时并不知道苏军是否参战,必须考虑苏军参战下,由中国的统帅统一指挥中苏朝军队。而且必须考虑朝鲜的最高统帅部,不可能派一个在对方看来是方面军的司令员去指挥对方统帅部。在毛主席观念里,中国再大也就是一个国家,朝鲜再小也是一个国家,两国是平等的。而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联合司令部不是金日成进联合司令部,是由最高司令官的下属担任中朝联合司令部的副司令员和副政委。所以志愿军司令员必须由能代表解放军总部的来担任,当然朱德总司令没有必要去,只有彭德怀副总司令最合适去了!因此就有了10月4日请彭德怀回京参加讨论入朝作战会议。有许多人也许忘记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的重要身份。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并兼任政委。同日,周总理乘飞机赶赴莫斯科,目的是解决苏联援助装备问题和进一步试探斯大林的意图。
周总理和苏方人员谈到苏军空军掩护志愿军联合指挥问题时卡壳。
近二三十年,许多中国军事专家认为,美国强大的空军是影响中国决策出兵朝鲜重要因素,没有苏联空军的掩护,一度动摇毛主席决策出兵的信心。
然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没有因为日军和国民党军队有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而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解放军取得胜利的方向!况且,在朝鲜战争前期,在美军绝对的空中优势下,朝鲜人民军击败美韩军队,把美韩军队压在朝鲜半岛东南角一块小区域。改变朝鲜战争方向的不是美军空中优势,是美军在仁川的登陆!
在当时,包括毛主席、周总理在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并没有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而失去取得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毕竟,爆发朝鲜战争前前后后,苏联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骚操作,让毛主席、周总理十分想知道斯大林的意图和目的是什么。
周总理在苏联谈苏联空军与志愿军联合指挥,是通过了解苏军介入的程度进一步试探斯大林的意图。
由于10月5日苏共政治局决定不在朝鲜半岛与美军正面接触作战。如果让志愿军指挥苏空军在朝鲜前线作战,势必暴露苏军参战,把苏联拉入战争,是不符合苏共政治局决定精神的。
为此,斯大林答复周总理:苏联空军未做好准备,一两个月内出动不了苏联空军为志愿军掩护作战。
而周总理进一步试探:如果没有苏联空军的掩护,装备落后的志愿军很难出国作战。
斯大林回复:如果没有中国的援军,只能让金日成在中国建立流亡政府了。
10月11日,斯大林与周总理联名致电毛主席。电文如下:
驻北京的苏联使馆立即转告毛泽东同志:
贵国代表已于今日到达,我们联共(布)的领导同志与贵国代表一起讨论了贵国已知的那些问题。
我们交换意见后,弄清了以下情况:
    1、计划派出的中国援军没有做好准备,装备差,缺少大炮,没有坦克,执行掩护任务的航空兵至少两个月后才能到位,用于装备和培训上述军队的时间至少需要六个月。
2、如在一个月内不用相当数量的、装备精良的部队提供直接援助,那么由于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军队无力支撑,朝鲜将被美国人侵占。
3、因此,为朝鲜人提供的像样的援军只能在半年后,即朝鲜被美国人占领,朝鲜已不再需要援军的时候才能到位。
基于上述原因并考虑到周恩来同志报告的,因中国参战而给国内带来的不利因素,我们一致决定:
一、尽管国际形势有利,但中国军队因目前尚未做好准备,就不要越过朝鲜边境,以免陷于不利局面;
二、如果部队已经越过边境,也只能在靠近中国边境一带的山区而不应深入;
三、一部分朝鲜军队应在平壤和元山以北的山区组织防御,另一部分军队要转入敌后打游击;
四、把战时应征入伍的朝鲜人中的优秀分子及指挥员分批悄悄调入满洲,在那里把他们整编成朝鲜师团;
五、要尽快对平壤和北朝鲜山区以南的其他重要据点进行疏散。
至于中国同志所需的用于重新装备中国军队的坦克、大炮和飞机,苏联将充分予以满足。
等待您的决定。
签名:菲利波夫
          周恩来
          1950年10月11日
   10月12日,毛主席就给斯大林、周总理回电:
致菲利波夫同志和周恩来同志
我同意10月11日电报的意见。
    我方军队还没有出发,我已命令中国军队停止执行进入朝鲜的计划。
关于朝鲜同志应根据形势重新部署兵力并制定新的工作计划一事,我已委托高岗向朝鲜同志进行解释。
         毛泽东
         1950年10月12日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讨论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讨论的结果是入朝作战对我国有利。并在当日把讨论结果通报给周总理和苏联驻华大使。
至此,毛主席和周总理已基本明白斯大林的意图!
毛主席1949年底访问苏联,迫使斯大林同意签订旨在归还中国大连、旅顺港和中长铁路的中苏友好条约。这让斯大林深感危机。1948年南斯拉夫与苏联分裂,如果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在中国,那势必影响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领导力!特别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为此,斯大林要紧紧地栓住中国,不让南斯拉夫事件在中国发生。
斯大林十分了解美国在东亚的战略,美的军事战略是把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连在一起的。朝鲜反攻到韩国,势必引起美国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军事连锁反应!
结果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宣布军事干预朝鲜内战同时宣布美海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海。这也暂停了中国与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也达到了斯大林初步愿望。
同时,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中国必然要支持朝鲜,不能让朝鲜倒。
就像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斯大林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会战胜国民党的国军一样,斯大林认为中国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军队不可能会战胜美军。
斯大林认为中国军队入朝作战也会被美军打回去,中朝军队就会在中朝边境地区与美军拉锯作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些专家教授搬出美国公开的资料证明美军追击朝鲜军队到中朝边境线为止,不会进攻中国,以此否定毛主席,否定抗美援朝战争。但当时的中朝边境线在哪里?现在大家所知道的边境线是抗美援朝后中朝两国签署确定的边境线。
当时的韩国认为整个“白头山”和“间岛地区”是韩国的领土,“白头山”就是中国的长白山,“间岛地区”主要指现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海兰江以南到图们江地区。
中朝军队与美韩军队在中朝边境地区的拉锯战,也就给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参战提供条件和机会。
即便美军不敢明目张胆地进入中国,也有办法支援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作战。美韩和台湾军队对中国东北的安全压力就造成中国十分需要苏军在东北的存在,这就为苏联以保护中长铁路为由,派兵进入中国东北地区提供条件。
不难看出,即便当时中国不出兵朝鲜,中国也会面临战争,而战场会在中国境内!
这就是斯大林处心积虑、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骚操作所需要的结果,也是苏联最需要的地区军事紧张态势。这样即可以保有控制中长铁路和旅顺军港,又可以长期地牢牢栓住中国!斯大林的意图就是牺牲朝鲜,搞乱东北!牢牢地栓住中国!
这时有人会说,中长铁路不是要归还中国了吗?怎么会让苏军来保护中长铁路呢?
抗美援朝形势稳定后的1952年,中长铁路按期归还了中国。但大连和旅顺港在中国方面的要求下,延期归还中国,直到签订朝鲜半岛签订停战协定后的1955年归还。这就是地缘政治安全压力造成的。
你想想,如果东北局势混乱,中国的地缘政治安全压力会怎么样?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确定入朝作战名称时,毛主席在“抗美援朝”加上“保家卫国”的原因和内涵。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保家卫国之战。绝不是有些别有用心人所说的是为朝鲜人打的战争!
斯大林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对毛主席的魄力、以及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军队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和能力!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入朝,10月25日正式与所谓的“联合国军”交战。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把美军以及所谓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
第二次战役西部战线取得胜利后,彭德怀司令员计划让部队在三八线以北休整两三个月,在第二批入朝部队、以及苏联援助的装备到达后再发起突破三八线的第三次战役。毛主席起初也认为应该这样。
但12月7日印度向中国提交一份由13个亚非国家关于在朝鲜半岛停战的和平倡议。这个倡议核心就是尊重三八线的存在,以三八线为界停战,双方展开和平谈判。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3国提交的停战谈判的和平倡议。
美西方国家也赞同这个倡议。就是希望中朝接受二战后美苏分割朝鲜半岛的事实!
在印度提交给中国这个倡议后,毛主席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要尽快发起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
彭德怀起初不同意毛主席的主张,后通过几次电报沟通,特别是美国已在12月16日开始全国战争动员,美国战争动员的速度比中国快得多,很快就有很多美军增援到朝鲜半岛。由于美军有海空军的绝对优势,不用担心美军侧翼以及后方的安全;而中朝方面还要防备两翼美军的登陆, 战场兵力中朝方面不会有优势。而现在朝鲜以及苏军顾问团向南推进情绪高涨,斯大林短时间里不好给朝鲜泼冷水,时间拖久,斯大林出面叫停向南推进也不是不可能的,那时发起突破三八线的战役阻力也将很大。彭德怀明白毛主席的用意后,决定在元旦前发起第三次战役。
中朝联军于1950年12月31日发起第三次战役。这是中朝联军司令部成立后,朝鲜人民军首次与志愿军联合作战。
在第三次战役中,人民军与志愿军作战目的指导思想是有所差别的。
人民军从上到下都是怀着“祖国解放战争”的心去战斗。而在志愿军方面,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目的是打破并废除美苏分割朝鲜半岛的“三八线”。
两次战役后,志愿军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休整,第三次战役参战部队还是前两次战役西部战场的6个军。而朝鲜半岛的腰部不利于志愿军善长的运动战发挥。
为此志愿军的战役目标不是很高,用毛主席的话来说:突破“三八线”,拿下开城并守住就是胜利。成功守住开城,就等于使朝鲜拥有开城西边整个瓮津半岛,也推翻了二战后,美苏以“三八线”分割朝鲜半岛的格局。
发起总攻前几个小时,在东线的人民军按耐不住就发起了攻击。
战役进展很快,一方面是所谓的“联合国军”在战线一个点被突破后,不是赶紧堵缺口,而是相邻防线迅速地后撤,导致中朝联军推进也快。另一方面是人民军的战斗力很强,进攻的欲望也很强。乃至于志愿军不得不踩着人民军的节奏进攻,以防战线出现漏洞。
中朝联军于1951年1月4日占领汉城。推进到“37线”后的8号,由于推进得太快,而消灭敌军的数量不多。彭德怀司令员下令停止攻击,结束第三次战役。
这次战役人民军的战斗力让彭德怀司令员很吃惊。朝鲜人民军有许多基层指挥员很年轻,作战经验和指挥经验显然不够志愿军基层指挥员丰富。但人民军年轻的指挥员却能指挥一群作战经验比自己丰富的老兵和新兵一起战斗,而且还打得很好并取得胜利。究其原因是人民军正规化的建设。人民军的作战,是前线指挥员根据作战命令,按作战条令按部就班地指挥作战,步炮配合好,作战部队之间的配合也很好。
志愿军前线指挥员指挥作战的条条框框少,作战经验和指挥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作战灵活,对手出现漏洞很容易给对手致命一击;这就是电影中,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在被打败的对手前,被不服地埋怨说不按套路作战的的原因。
志愿军基层部队独立作战的能力很强,但步炮配合不够好,作战部队之间的配合也不够好。第五次战役中,180师就是主要因为部队之间的配合不好,导致180师被包围,损失很大。
1952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结束,彭德怀司令员被以治病为由,强令回京;由陈赓代理志愿军司令员。
彭德怀司令员返京后被留在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主抓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
可以说,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表现,加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开始朝鲜人并没有明白第三次战役的意义。后苏军顾问团长大闹志愿军司令部传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只能拿那顾问团长发泄,大骂:不懂政治,丢人现眼!随着军事顾问团长被调回国,苏军顾问也逐渐地退出朝鲜半岛历史舞台。苏联的影响力开始在朝鲜内部消逝,终结了朝鲜内部那种一切苏联、斯大林为正确的政治生态。第三次战役为朝鲜后来最终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创造了条件!
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当中朝意见不能统一时,才请斯大林来裁定。然而,这时的斯大林已完全被毛主席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折服,都是完全同意支持中国方面的意见。如1951年成立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就是最后由斯大林裁定,斯大林支持中国方面的方案。
虽然斯大林对抗美援朝战争有很大的失算,但斯大林还是有很高的政治远见。
珍宝岛之战中苏正式分裂后的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迅速升温,80年代中后期,东欧局势剧变。苏联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凝聚力和领导力急剧下降;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这些足以说明斯大林的政治远见。
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不懈努力,中朝人民取得了胜利。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开城的板门店,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划定了一条军事停战线,或称军事分界线;简称“军停线”或“停战线”。
朝鲜人对“三八线”和军事停战线(军事分界线)分得很清晰,两条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内涵!“三八线”代表着朝鲜国家和民族被分割和被分裂的分裂线;而军事停战线(军事分界线)代表朝鲜国家和民族走向独立自主的起跑线!
而韩国人对“三八线”和军事停战线(军事分界线)感觉都是一样,没有什么差别。过去是那样,现在还是那样,未来还是那样?所以韩国人喜欢称“军事停战线(军事分界线)”是“三八线”。
中国在过去对“三八线”和军事停战线(军事分界线)分得也很清晰。“三八线”代表着分裂,代表着美苏的利益。而军事停战线(军事分界线)代表着中朝友谊,代表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和鲜血取得的国家安全利益。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三八线”和你中国没啥关系;军事停战线(军事分界线)和你苏联没啥关系!
近二三十年来,受“美日韩”对华认知战的影响,许多中国人开始用“三八线”代替称呼军事停战线(军事分界线)。这是对志愿军烈士的不尊重!
(注:本文一会说“抗美援朝”一会是“朝鲜战争”,也许给人感觉有点乱。朝鲜战争是指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至10月25日的战争。抗美援朝是指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至结束的战争。这是中国官方以及中国人对这段历史的分段称呼。而外国人一般把整个战争称为“朝鲜战争”。当然韩国人称“韩战”。如果有中国人在说这段历史,而通篇称这场战争为“朝鲜战争”,不管他当的官多大、多高的职位、多么著名的专家教授,大概率此人不是站在中国和中国人的立场,甚至是“美日韩对华认知战”的枪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美援朝让苏联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