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音乐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57|回复: 0

纪念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45周年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7

帖子

3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9
发表于 2024-2-15 23: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碧水繁星 于 2024-2-15 23:47 编辑

                       博           弈
        —重新认识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目的和意义
                       雨冰原创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从军事战略态势上看,中国军队采取了势在必得的强大钳形攻势,沿着两条铁路、公路直逼越南的首都——河内。这种攻势一开始就给越南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中国会进攻河内吗?越军在中越边界地区的作战方针是动员边界地区的所有武装力量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作战方针的实质就是为河内的战争决策以及外部力量反应提供时间。经历15天的血腥战斗,中国军队最终占领河内北方重要门户谅山。占领谅山后,中国政府却马上单方面宣布撤军。
    这场战争已过去30年,交战的双方政府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然而中国许多人对于这场战争却是憋着一股道不清的劲。谅山到中国友谊关的公路距离17公里,中国人民解放军15天挺进不到20公里,这与新中国经历的几次对外战争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甚至比越军在柬埔寨的挺进速度相差甚远。中外军事专家从纯军事的角度分析,对这场战争的评价不是很高,以至于许多人怀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对战争的目的和结果心存疑虑,在一些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的书籍里,对这场战争笔墨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提及。使得许多年轻人对这场战争认识不足。
现在我们就从发生这场战争前后的历史进程来剖析,分析79年自卫还击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社会状况
    自卫还击战前,中国发生了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那就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后,中国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乃至于普遍认为新中国的三十年只懂得搞阶级斗争,不懂得搞经济。其实,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上同样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为什么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呢?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呢?当时的经济特征又是怎样的呢?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分析这时期的社会时,注重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利斗争背景,而忽视甚至忽略了战争因素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全面影响。
新中国在刚成立不久,就主动去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中国饱受一百多年外来侵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中国当时的实力与世界列强实力的差距,没有因为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而缩小,甚至在扩大。然而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没有被这种差距所吓倒,对可能会危及未来国家安全的因素积极出击,这就有了后来的几次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对外战争,如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越战争等。五六十年代,中国主要面临美国为主的战争威胁,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被迫开启对外战争大门的开门之战。珍宝岛之战后,又面临着苏联的对华全面战争威胁。贯穿新中国建国三十来的主要使命是应对可能爆发的全面侵华战争。


在战争的威胁下,新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特征是怎样的呢?从战争的角度去看经济,可把经济划分为“和平时期经济”和“非和平时期经济”,“非和平时期经济”就是“战时经济”。战时经济政策的特点就是一切经济活动主要为战争服务,一切资源主要用于战争。用战争的角度仔细分析新中国建国三十年来的经济特点,我们发现中国虽然没有把经济放在主要为战争服务,但是,一切资源主要向准备战争方面倾斜,这种经济称为“准战时经济”,或称“战备经济”。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国内处于和平时期,但为了防范战争,在经济上实行战备经济政策。由于实行这一经济政策,新中国前三十年直接用于国防的开支一直占财政支出的10%以上,大部分年份接近20%,在珍宝岛之战前后这一比例高达20%以上。同时在各种资源分配上,优先保障那些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产业以及工程等,这就极大地影响了“非国防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在70年代中国家庭生活三大件的缝纫机和自行车,这两大件在技术、材料等方面都可以全部立足国内,可产量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如完全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加上生产人们生活必须品资源的消耗,势必用掉许多各种资源,而国内却无法提供这么多资源,也不能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国防经济”的资源。同时在民用设施上也按战争的要求建设,如近期媒体披露的,在79年7月港资投资开工建造的广州白天鹅宾馆,就遗留过去的做法,最初的设计,是在宾馆的楼顶配备高射炮,并驻守有军人。在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项目中同样也以战争的需求去建设,经济效益不是放在首位。如1970年10月开工建造,1978年12月通车的枝柳线铁路;这条铁路线是由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的一条铁路,是一条几乎平行于京广线的铁路线。国家在70年代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花巨资建设这条在现在经济效益并不很好的铁路线,就是应对在海南岛至广西中越边界可能爆发的对华侵略战争。这条铁路线加强了广西柳州战略集散地的作用,使中国腹地的物质和人员能快速地抵达战区。如果以今天的角度修建这条铁路线并不可取,但以那时的角度,这条铁路无疑是高明之举。
    战争的压力极大地影响中国的工业、农业等“非国防经济”行业的发展,强大的战争威胁不消失,即使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也不会比现今朝鲜的经济好得了多少。
二、中苏之博弈——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
    珍宝岛之战后,当时的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形成对中国空前的威胁。19 78年4月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国防部部长乌斯蒂诺夫特地前往中苏边境观看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针对中国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招待会上,国防部长徐向前说苏联的军演根本就是要入侵中国。
也就在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在酝酿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构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程度大小,直接影响到中国决策层对经济的决策。恰在这时,中国南北两个邻国的关系发展,让中国的决策者敏感地嗅到了一个机会。
    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以苏联为主导的经互会。同年11月3日,苏越正式签署友好和平条约。该条约明显针对中国的第6款是:“签约双方保证在涉及双方重要利益的所有国际问题上保持磋商。如果任一方受到攻击,双方应立即协力消除攻击一方,采取合适和有效的办法来确保两国的安全和和平” 。此条约的签订,标志中越之间的关系已完全对立。
    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在其抗法、抗美战争里有着良好的关系;根本原因在于:外国军事力量在越南的存在,不符合中国的安全利益。这样把法国、美国军事力量赶出越南是中越双方的共同利益,有了这样一个共同利益,加上意识形态相同,两国又有传统的睦邻友好关系,双方发展到“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也不足为奇了。但越南统一后,其最高领导人为国内权利斗争的需要,不惜牺牲中越两国的友好关系;为满足越南本民族的私利,又不惜引入苏联军事力量抗衡中国,把越南的国家安全利益与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引向对立,这样中越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南甘愿充当中苏博弈中的一颗棋子,最终给自己带来了一场灾难。
越南和苏联关系发展到这一步,对具有高超军事指挥才能、而且继承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军事思想的中国决策者来说,是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中国要拍打苏联这只“老虎”的屁股,看看这只“老虎”对中国的威胁程度有多大,同时教训越南。


1978年12月7日至8日,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决定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实施打击。自此,79年自卫还击战的帷幕开始拉开。对于这场战争,中国的决策者只决定三个时间,即开战的时间、攻占最后标志性的地点城市时间以及撤军的时间,作战指挥权下放到广西、云南前线指挥员手里,中国决策层专注北面苏联的动静。最后攻占标志性的地点城市就是越南的谅山,攻占河内的门户谅山使对手感到问题的严重;而攻占谅山时间和撤军的时间很有讲究,苏军机械化部队的反应时间是7—14天,时间太短看不出苏军的动静,太长可能会惹下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完全占领谅山时间是14天以上,但不能超时太多.而且占领后就马上撤军。这个规定的地点和时间让广西前线指挥员很窝心,这战即要打得狠,又要打得慢。
    为了配合这即打得狠又打得慢的要求,广西方向作战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同登和高平战役,第二阶段就是凉山战役。第一阶段的重点是高平战役,保障“同登至谅山”主攻方向侧后翼的安全,主要由41军、42军共同完成。同登战役由55军的163师担任主攻包围同登,164师和165师分别前出163师的左、右两翼,形成围点打援的态势。第一阶段的作战方案就是要让对手看出:中国军队采用的方法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同时又想大量歼灭有生力量,由此猜测中国军队有很大的动作和野心。完成第一阶段的战役,给越南国内造成极大的压力后;2月27日开始第二阶段战役,3月2日占领凉山市奇穷河以北城区。等待一天后,4日发起最后的攻势,完全占领凉山市。自此前线部队圆满地完成了决策层的作战意图;5日中国政府公开宣布开始撤军。
从开战以来,中国决策层一直在密切关注北方苏联的动向。到战争结束,苏联仅提供一些物质援助给越南以及口头上的声援,苏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这就是中国决策层最想要的结果。中国已经给足了苏联进攻的理由以及反应时间,苏联却不敢动。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程度如何已清晰展示在中国决策者眼前。
    虽然搞明白了苏联对中国军事威胁程度,但这场战争使越南与苏联更加拉近了,特别是军事关系,1979年5月苏联与越南签订使用金兰湾的协议,这不是中国所希望的。为了国家的长远安全利益,中国就必须拖垮这个同盟。这就有了后来的法卡山、老山等近10年的中越边境骑线作战,同时也支援了柬埔寨的抗越战争。
中越关系虽然经历了波折,最终还是向中国决策层希望的方向发展,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2002年俄罗斯海军撤离金兰湾。同时越南也吸取了过去血的教训,在金兰湾问题上,不被高额的租金所诱惑,不把金兰湾租借给他国用于军事。
    79年自卫还击战是中国对外战争的关门之战,这一战摸清了国家安全情况。自此,中国打造完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缘政治环境。这里需要提醒某些国家,不要在台湾等问题迫使中国再次开启对外战争的大门(当然如果发生台海战争,没有外国的参与,这仅仅是内战),一旦开启这扇大门,中国将会打造一个比现在更安全的地缘政治环境!
三、79年自卫还击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
自卫还击战结束不到一个月,1979年4月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是这八字方针的中心,这次调整的实质就是把中国的“准战时时期经济”调整到“和平时期经济”,就是把各种资源倾斜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非国防经济”领域里去。八十年代初,许多与国家安全有关大工程、大的科研项目纷纷下马或者暂停,军工企业也纷纷停产、转产。目的就是腾出更多的资源投向“非国防经济”,保障改革开放。中国敢于这样做,就是因为79年自卫还击战使中国决策层得出结论:在可见的一段时期里中国不会面临大规模的军事入侵。有了这个结论,使中国决心更彻底地调整产业结构,使得中国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里的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也需要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开放。而79年自卫还击战恰恰促进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开放。在当时,世界处于东西方冷战时期,抵制苏联的侵略扩张是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共同安全利益,而敢打苏联这只老虎屁股的,仅只中国一家,由此中国成为牵制苏联的一股重要力量。基于这样的共同利益和情况,西方国家特别是日本,乐意见到中国一定程度的强大,中国一定程度的强大能起到更大地牵制苏联的作用,使日本和西方国家更安全。因此日本以及西方国家愿意对中国开放一定的市场、资金和技术,愿意援助中国的经济建设。1979年12月5日,日本大平正芳首相访华,带来了第一批政府贷款,这笔贷款虽然也包含了日本对华友好人士努力,但没有中日之间存在的共同安全利益,也不可能贷款给中国。这笔贷款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获得的首笔国外贷款。此后二十多年,日本每年都有政府援助贷款给中国,政府的援助贷款又带动了民间资金进入中国。这里需要指出的,对于日本向中国提供援助贷款,中国人应有清醒的认识,日本的对华援助是双方互利的,对华援助贷款,促进了日本大量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逐步建立日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高地位,拉动了日本国内的经济增长。中国应该感谢日本的对华援助,但这种感谢不应该是卑躬屈膝的感谢!更不是那种对救世主的感谢!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79年自卫还击战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提供了改革空间的依据,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外部更好的开放环境。如果没有这场战争,那么今天的改革开放成果将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应该记住为了共和国利益挺身而出的解放军将士;同时也记住广泛的中越边境地区及其人民,当内地处于熙熙攘攘的改革开放大道时,这里还处在一个闲人免进死胡同里,他们也为了共和国的利益默默地奉献自己。




        雨冰2009-2-17写于广西南宁
               2024—2—15整理于南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音乐网

GMT+8, 2024-11-21 18:25 , Processed in 0.0352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朝鲜音乐网 X3.4

© 2013-2018 朝鲜音乐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